汉字简化,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汉字简化,中国汉字演变为何在简化

汉字简化,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。在古代,繁体字其实就像图画一样,但是后来因为使用和记忆的方便,汉字被简化了,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。

中国的汉字大约在6000年前出现。关于汉字的起源,中国有许多传说,如伏羲画卦、仓颉造字等。考古研究证明,汉字在商代已经相当完整,可以表达当时的一切事物和思想。造字的六大基本规则,即象形字、指法、会意、形声字、假借和转注,成为后人创造新词的基础。

中国汉字的演变不仅表现在音义上,还表现在形式的简化上。自中国汉字诞生以来的6000年间,它经历了三次大的简化。

汉字的简化是商朝的末年。商代文字以图像为主,文字复杂。他在盘庚迁殷时,进行了简化运动。甲骨文的卜辞,就是用这种简化文宇写的。商代文学家董作宾,称之为商代“今文”,别于商代用于鼎彝青铜器的“古文”。

汉字的第二次简化是在整个秦统一之后,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和事务的繁多,等人为了方便书写,将周代使用的大篆和小篆简化为小篆。程邈进一步创造了隶书,使书写更加方便。这种汉字简化实际上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繁体字。

早在清末、北洋、民国时期,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简化当时汉字的作品,强调教育救国、启蒙民众,而汉字简化是教育救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简化版的汉字教、写、认都很容易,而且笔画清晰。许多人认为,由于汉字的笔画复杂难懂,他不应该轻易归依,从而损害了汉字的美,有人甚至把它与他的祖先和民族联系在一起。

但是,周有光老师认为简化字始于甲骨文……而简化字也经常出现在书圣王羲之一书的作品中可见,简化字汉字的书写并不一定损害书法艺术。他很赞同这种说法。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几千年历史中,汉字不是一直在变化和改革吗?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改不改,而是怎么改。可见当时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。

1931年(民国20年),钱玄同被任命为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,汉字简化运动在他的推动下付诸实施。经过近三年的准备,1934年1月,钱玄同在“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”正式提出《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“简体字”案》。这个方案的优点是“少废、多寻、少造、多寻”,钱玄同简化的目的是“去其糟粕、取其精华”。